三星堆遗址是什么朝代 三星堆文化是什么时期的,与夏商周哪个朝代对应?

admin天气2023-11-25 16:56:00190

1、三星堆文化是什么时期的,与夏商周哪个朝代对应?

三星堆遗址的一期文化距今四千到四千八百年,相当于中原的龙山文化时期,也就是传说中的五帝时代。

三星堆二期距今三千二百年到四千年,相当于中原的夏、商时期,也就是记载中的柏灌、鱼凫时代,这是三星堆祭祀盛行的时期。

三星堆三期文化距今二千六百年到三千二百年,相当于中原的殷商末年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是记载中的杜宇时代。

三星堆,现存最早的古蜀国遗址,在四川广汉德阳县。虽然此地的考古发现震惊了世界,但是至今交通仍然不便。三星堆遗址和收藏出土文物的三星堆博物馆之间有一段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的距离。到此地的游客往往心思都在那些奇幻的青铜面具上,所以一般是会放弃三星堆遗址,遗址几乎没有什么游人,即使有游人也只是大略一观就离开了。

三星堆遗址有几个祭祀坑,祭祀坑现在都被玻璃覆盖,走在玻璃地板上,祭祀坑就在脚下。祭祀坑模拟出土时的情况做了复原,当然用的不是真品是复制品,但场面还是足以让人震憾。那些人像,面具,青铜尊,象牙,布满坑底,几乎都被砸碎。似乎古蜀国人认为只有把这些祭品都毁掉才能真正显示出祭祀的虔诚。

古蜀国三星堆文明阶段已经具有功能完备的城市,宗教礼仪和祭祀制度完备,是长江中上游的文明中心。

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青羊区,金沙文明是晚于三星堆的古蜀国文化阶段。这里是在遗址区建成的博物馆,那些金冠带、金杖等出土文物的原始位置都可以找到。讲解员会告诉你哪里曾经是小河,哪里又曾经是河边祭祀坑所在的台地。甚至会指着哪一点明确告诉你这是某物的出土地点。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通过对遗址的了解更加深对于金沙时期古蜀国的认识。金沙时期的古蜀国王都社会生活都在博物馆陈列的种种出土文物中生动起来。

三星堆遗址是什么朝代 三星堆文化是什么时期的,与夏商周哪个朝代对应?

2、三星堆都出土了哪些诡秘的东西?

都用上了“诡秘”这样的词诶,网友真是厉害的种族哈哈!!他们除了大眼、纵目。还有一个方向盘;他们还崇拜眼睛……我不是开玩笑!“三星堆”与“金沙”在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历史上下文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2016年9月,举办了“神秘的古蜀王国——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文物精华展”,以下是本次展览中具有代表性的珍贵展品,这些足以反映三星堆遗址的灿烂文明。

铜立人像

通高262、人像高172、底座高90厘米。1986年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出土。立人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身体中空。衣服纹饰繁复精丽。铜立人像基本采用写实手法,其高矮、比例及动作均与真人相仿,但人像的眼、耳、手部比较夸张,可能是借此来强化其超凡的能力。

铜戴冠纵目面具

这件独特的青铜戴冠纵目面具,通高82.5、面具高31.5、宽77.4 厘米。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该面具出土时,尚见眼、眉描黛色,口唇涂朱砂。其整体造型意象神秘诡谲,风格雄奇华美,在三星堆各类人物形象中颇显特出。联系夔龙形额饰的造型,认为它与神话中“人首龙(蛇)身”、“直目正乘”的天神烛龙有关。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高45.8、头纵径17.8、横径15厘米。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分平顶和圆顶两型。整件人头像金光熠熠,气度非凡。青铜人头像粘贴金面罩,说明当时的古蜀人已视金为尊。在三星堆众多的青铜人头像中,戴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仅有4件,可能代表了特殊的身份和地位。

铜人面具

宽37.8、高25.5、厚0.4厘米。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面具呈“U”形,棱角分明。大青铜人面具共出土20余件,一次性出土如此多的铜人面具,在目前我国考古发现中尚属首次。三星堆铜人面具的功能用途主要是作为吁请神灵降临、祭祀祈祷的对象。

铜眼形器

长57.3、宽23.4、厚0.3厘米。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器形为完整的菱形,该器整体形态很像一只抽象化的大眼睛,三星堆大量眼形器的出土是古蜀人崇拜眼睛的实物例证。从巫教文化的角度理解,古蜀人崇拜眼睛的文化心理当与认为巫师的眼睛具有能见神鬼幽明的神器功能这一观念有密切关系。在崇拜眼睛的古蜀人的观念里,可能也将“眼睛”与太阳相联系,把眼睛作为太阳的象征顶礼膜拜。三星堆林林总总的眼形器物表达了古蜀人渴望了解未知事物及认识世界的美好愿望。

铜跪坐人像

高12.4、宽5.8厘米。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该器为呈卷槽状的半圆雕正跪式人像,其头上所戴盔形装饰,或认为是“頍”。推测人像身份很可能为古蜀国的中上层贵族的形象,其正跪式应是一种用于古蜀人祭祀祖先或神灵隆重仪式中的特定礼仪姿势。

铜兽面

高20.8、宽26.9、厚0.25厘米。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整体即呈一对夔龙向两面展开。三星堆两个祭祀坑共出土青铜兽面9件,分三种类型。据推测,形式上的差别可能代表了三种类型的兽面在神巫文化意义上的等秩差别,隐喻了它们神力大小之不同或功能上的差异。

铜虎牌形饰

残长43.4、宽13.05、厚0.4厘米。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其造型以简驭繁,气韵生动,不仅说明蜀人对虎的观察相当仔细,也表明虎的形象在其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铜太阳形器

阳部直径28、高 5、直径85厘米。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器物构型为圆形,正中阳部凸起。器物系采用二次铸造法制成。这件器物在用途上曾有不同的看法,有说是车轮,也有说是盾牌上的饰物。且不说太阳轮的用途如何,单就将这么规则的圆形平均分成五等分就非常不容易了,可见古人对数学和几何学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不过大多数人认为这还是表现太阳形象的器物, “太阳崇拜”在三星堆古蜀国的宗教文化中颇为突出。可以推知,在商代的古蜀国已有专门祭日的仪式。

铜神树枝头花蕾及立鸟

高7.8、宽4.3厘米。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铜鸟立于铜花朵的果实上。三星堆遗址及两坑出土的以青铜鸟为突出代表的各质鸟类造型数以百计,反映了古蜀人对鸟的崇拜,对鸟崇拜的实质是对太阳及太阳神崇拜。

玉璋

长68.8、射宽7.5、厚1厘米。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器体较大,窄长、两侧较直。表现出精湛的工艺。 璋是祭祀南方神位的礼器,最早发现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中。玉璋的器身,专业术语称为“射”,下端柄部称“邸”。玉璋的用途其实很广,不仅用于祭祀,还可以作为军事上发兵的依据。

玉戈

长40、宽10.1、厚 0.8厘米。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形体宽大,援呈三角形,在援本部的两面正中阴刻有长方形的几何纹饰。全器呈黄褐色,制作非常精美。戈本来是用于作战的兵器。但商周时代真正用于作战的都为青铜兵器,因此专家认为三星堆遗址内出土的玉戈应该是在宗教表演仪式中作为仪仗法器使用的。

金箔虎形饰

通长11.6、高6.7厘米。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捶拓成形,遍体压印“目”字形的虎斑纹。虎头昂起,张口作咆哮状。器物呈半圆形,可能是粘附于其他器物上的饰件。

金箔鱼形饰

长10.5、宽1.8厘米。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器身錾刻有精细的叶脉纹和刺点纹。金箔饰件系用纯金锤揲成金箔后再剪切成形的,厚度极薄,表面平整,表明当时的锤揲工艺已十分成熟。三星堆两个祭祀坑共出土金箔鱼饰件19件,分大小两型。在二号坑出土的一棵小神树的树枝上包裹有金箔,这些金箔饰件也许就是神树上的挂饰。

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精美奇异的文物,表现了当时甚至相当长时间内人类艺术与技术的巨大成就,是中国青铜文明鼎盛时期的杰出代表之一。三星堆文化在显示出其独特面貌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华夏文明,再一次证明了华夏文明形成的多样性。同时,一些中国古代传统礼器也在三星堆出土的人像上找到了部分答案,这为研究商代的宗教信念和祭祀礼仪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原文作者:张海军

文章来源:《收藏家》2016年11月刊《千载蜀魂 精气长存——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文物略谈(上)》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收藏家》官方授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

三星堆遗址是什么朝代 三星堆文化是什么时期的,与夏商周哪个朝代对应?

3、三星堆文明和同时期的殷商文明哪个更先进?

感谢邀请。

不好意思,“三星堆文明”的表述大约不准确,应该是“三星堆文化”。其与中原夏商文化有联系也有不同,目前看,规模及水平,没有达到或超过中原。

一,“三星堆”,位于四川广汉市以西约10公里的南兴镇三星村。那里发现了古城遗址,北面是鸭子河,南面是马牧河。马牧河南岸有三座黄土堆,故被称“三星堆”。马牧河北岸有月亮湾,1929年有玉器出土,使“三星堆”引起外界重视。 二,上个世纪50年代,相关大学和考古研究单位联合对“三星堆”进行了调查。80年代以来,正式进行了多次发掘,发现了多处重要遗址,出土了不少重要文物,并且证明,“三星堆”是一个年代跨度较长时间的“城邑”。

三,学者们根据考古成果,重新审视了以往对“三星堆”的认识,将相当于更早的龙山文化期的三星堆遗址一期,归入“宝墩文化”。因此,现在所说“三星堆文化”,是指“三星堆遗址”的二期和三期,基本时间段为商末至周初。 四,三星堆城址,东西长1600-2000米,南北长2000米,面积3.5-3.6平方公里。城墙高约5-8米,宽40米,平行夯筑,使用土坯。城邑建设,亦以中轴线方式布局。沿中轴线分布三星堆、月亮湾、真武宫、西泉坎四处高台,当为祭祀或封禅场所,也是集中发现器物坑之处。出土的重要文物有:金杖、金面罩、金虎形饰、青铜立人像、人头像、人面像、神树、尊、鼎、玉牙璋、玉琮、玉瑷、象牙、海贝;玉石璧、琮、璋、圭、玉瑷、玉斧,铜牌饰件、箍形器件、凿、石璧组等数千件。 五,三星堆遗址所表现的文化特色,集中体现在1、2号坑出土的器物上。两坑出土的青铜器有大型立人像、 跪坐人像、小人像、持璋小人像、人头像、人面具、兽面具、眼形器、眼泡、爬龙柱形器、虎形器、罍、尊、盘、器盖、铃、瑗、小型凤鸟饰、鸟形饰、蛇形饰、夔龙形饰、神殿和神坛的模型、神树、各种形制的青铜牌饰、戈、戈形器、钺、凿、镞等,还出土海贝4700余枚、玉璋、玉戈等。这里面,一类不见于中原,如大型站立人铜像;人面和兽面的铜面具;各类铜人头像等。除此之外,其他器物基本都看出中原文化影响的痕迹,比如玉器,形制相当于二里头文化时期,殷商时期已很少孑遗,但三星堆在大量使用。一些学者认为,这说明,第一,三星堆与与中原的交往是单向的——中原对三星堆的交流,而无反向或很少;第二,交流主要集中于礼器方面——是族群高层的交往形成;第三,二里头中期以前的礼器,殷商时期已基本不用,但在三星堆盛行不衰,说明中原文化影响时间不短且影响深远,这些影响,已成为三星堆自身文化的组成部分。 六,关于三星堆文化的族属,有学者认为是蜀人的祖神“蚕丛”;还有人认为应该是“鱼凫”;有人认为是“鱼凫”之前的“柏灌”。也有学者从蜀都的地理沿革的角度,认为今广汉三星堆城址,当为早期蜀都所在,而称蜀城,其最后废弃很可能与鱼凫王出行有关;……。由于史书记载多有缺略,而三星堆遗址和三星堆文化的年代跨度又较长,目前关于三星堆城址和三星堆文化的族属研究,还只能看做是各有所据的推定。当然,也有学者并不主张把三星堆的遗物与《华阳国志》等相关古史的资料及“羌戈大战”等口头传说直接加以比较对照,认为,古史传说和口头传说都有今后各自整理研究的必要,在现阶段就把它们与考古资料随意连到一块,未必会产生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