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不能理发 为什么旧俗中正月不能剪头发?

admin天气2023-12-04 01:04:271500

1、为什么旧俗中正月不能剪头发?

中国有个习俗:正月里不理发,理发死舅舅。

我把提问的剪发改成理发是有原因的,剪发应该是清朝入关以后才出现的词语,清朝以前是没有剪发一词。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从事这一行业者都叫理发师,没有叫剪发师的。改革开放以前,还有专门的理发店或理发馆,属国营或集体性质,后期均个体化了。到现在已是满大街的美发店了,且名头不一。

中国古人对头发十分看重,视发如命,十分爱惜。先秦以前,人们就有蓄发养须习俗,那时候的人剪不剪发我不十分了解,头发长到一定长度,就将头发挽起,盘于头顶成发髻。到了西汉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人们对头发的认知就上升到文化层次来了。孔子在《孝经——开宗明义篇》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是:人的躯干四肢头发皮肤,是父母给予的,不能大胆肆意毁坏损伤。这是孝的第一步。爱惜头发就是爱惜父母。古人在洗发或理发时,都会把掉下的头发整理到一起,叩之以首,烧了埋掉。那时候的理发和今天的理发是不一样的,有本质上的区别。不会像现在一剪子下去,一大绺头发随之而下。只是修剪整理而已。古人基本上是不剪发的,剪去头发就像被砍掉了脑袋,只有犯罪的人才会被剪去头发。曹操削发代首就是最明显的事例。(削发为僧为尼例外,因为他们已看破红尘,头发已经不重要了)。“总角”“束发”“弱冠”就代表了男孩成长的三个不同阶段,15岁束发,20岁加冠要举行加冠礼。这是古代男子很重要的一个仪式,代表着这个男孩成年了。上述可见,头发对古人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清人入关建立了清朝,要求汉人易服削发,实行削发令。引起了视发如父母的汉人极力反抗,于是就有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由此埋下了汉人和满人之间的仇恨。清顺治帝拜孔子,尊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后康熙帝6次南巡3到孔庙,对孔子像行三跪九叩大礼。并亲诵祭文。感动汉人的文人才子,这才逐步化解了汉满之间的矛盾。使清朝在关内站稳了脚跟。有传说“死舅”就是思旧,是世人为了怀念前朝,抵制削发令而又不能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理发)死舅舅”的说法,一直流传到至今。我以为这都是误传,我认为在中国传承了2000多年的儒学思想文化早已深深的根植于这片古老的大地,孔子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一理念在人的脑海中形成了固有的印象。而且正月是一年之始,草木萌发,如在这时剪发就犹如剪掉了刚刚萌发的草木。人们为了劝勉自己和子女而在民间逐渐形成的一种说法。流传至今。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不足为凭。如有不同看法,请在评论里留下您的墨宝!谢谢!

3

正月里不能理发 为什么旧俗中正月不能剪头发?

2、正月里不能理发吗?俗话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这是为何?

正月剃头死舅舅,这是老话,反正从小到大老人都这么说,我一般都春节之前去理发,过几个月再去理发,老人都这么说了,没必要非跟老人对着干,您说有那就有,不就结了。

正月里不能理发 为什么旧俗中正月不能剪头发?

3、有种说法正月里不能剪头发,这是什么规矩?

正月里不剃头的说法,起源于清朝初年。头,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最不容侵犯的地方,在古代尤为看重,所谓“头可断,发型不能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认为,头发代表着精气神,是身体的一部分,不可随意剃除。

所以,古人的头发都很长,为了避免成为杀马特,被葬爱家族所同化,他们都留着长长的辫子。满清入关后,统治者想要同化汉人,要想在这么多人中树立威信,首先就要侵犯他们不容侵犯的东西,太严重的掠夺不好实施,所以就准备从信仰和精神上让汉人屈服。

满清推行剃发易服,要求所有汉人都换成他们的发型,誓死不从,激烈反抗者多被处死,在各地都出现过反抗,以江南地区最为强烈。人们为了对抗清朝,怀念明朝,就宣扬汉人正月里不剃头,否则就“死舅”,是对家人的诅咒。其实,本意是“思旧”。

后来,这个习俗一直被保留了下来,多年过去了,人们也分不清到底是思旧还是死舅。不过,这也成了春节为数不多能保留下来的一项习俗,再加上正月里本来就很冷,所以正月里不剃头的说法至今被很多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