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利一周天气 下一个风口会向农村发展吗?

admin天气2023-12-06 22:44:271690

1、下一个风口会向农村发展吗?

绝对的!未来的机会大多在农村,上一个10年是精准扶贫,下一个10年甚至30年都是乡村振兴。对于广大从农村出来的年轻人来说,返乡就业和创业绝对是正确的选择。对于商家和投资人来说,他们称之为下沉市场——一个“下”字,似乎含着某种偏见和歧视,与下乡、下放、下农村相对应,但从来没有人说“下城市”,这就是中国城乡二元社会行成的特有表达。我们习惯称北上广深杭为一线城市,武汉、郑州、西安、合肥等省会为二线城市,其他地市为三四线城市,县城为五六线城市,甚至十八线城市,这也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合理的地域歧视吧!

我来自农村,20多年前,我渴望着通过读书高考跳出农门,改变自己的命运,也给家族带来荣光。20多年后,农门是如愿跳出来了,自己的命运貌似也改变了,但时代的发展并不想我们大多数想得那样是一条直线,一直向前向前,城市永远是我们梦想的终点……这就是认知局限吧,没有人会看得清20年后发生的事情:

当初跳出农门的人似乎有几分后悔了,那些回到县里的同学个个成了局长县长书记,而留在大城市的我们依然每天要挤公交地铁。亲戚们都住着三四层楼的大house,家家户户门口都停着汽车,而留在大城市的我们每月工资不够买一平米的房子!每每回家感到强烈的反差,就觉得生活太讽刺了!

今年,我因为工作关系,频繁地接触到农业,突然间就开了眼界。采访一个潜江90后虾农,他高中毕业就回家卖虾了!注意:他不是成绩差考不上大学,而是自己主动回家做生意的,从小耳濡目染,喜欢。猜猜他现在的身价,年入150万元!这个年纪的大城市的工薪族,都在996呢,早晚辛苦地挤着地铁,一月挣个六七千元,过万的就算高薪了!特别是农村孩子考上普通大学的,奋斗十八年也未必能换来一个和上流阶层同龄人一个平等喝咖啡的机会!我不敢说读书无用论,但由此对考大学这个“人生直线”产生了怀疑。回家我和老公争论起来,他不认可我的结论,说在家务农年入百万的概率太低太低,朋友们你们觉得是这样吗?

监利一号虾铺老板,一个80后监利姑娘,土生土长,从小就在餐馆打工,从小就会做生意,后来还没结婚就自己创业了,开餐馆,现在有几十家分店,还做加盟。夫妻两人联手,一个主外,一个主内,生了两个孩子,还当上了市人大代表……这样的年轻企业家,除了没上过大学,什么都没耽误,是绝对的人生赢家啊!20多岁没上过大学,40多岁去上emba和长江商学院,对外依然说我是武大校友、北大校友……唉,人生的顺序不是只有一种,打乱顺序有可能意味着几何倍数的回报啊!

在湖北江汉平原一带(潜江、荆州),被称为中国小龙虾第一市、第一县,靠养虾、卖虾致富的人太多了,家家户户养虾卖虾,年入百万根本不算什么……没有人比中国人更爱吃虾,到餐馆点一份虾子都是接近200元左右。

每到夏季,各大平台和餐馆都是主推小龙虾,武汉人宵夜、聚餐、请客也是必点小龙虾,它的网红属性和社交属性注定它会长盛不衰,所以养虾卖虾产业会一直红火下去。当然,养虾的风险也蛮大,水草不好、五月瘟、天气冷都有可能让虾农赔的血本无归,任何行业都有风险,作为和美国路易斯安那同处于北纬36度的监利来说,这里的条件得天独厚,湖汊多多,盛产鱼虾稻米,这里的农民想不发财都难啊!

俗话说湖广熟天下足,占尽资源优势的地方绝对会成为先富起来的地方,而那些穷山恶水100年也难有大的改变!这就是投资农村、农业和农民背后的逻辑,很残酷很现实。

2021年荆州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367.5万亩,产量46.3万吨,面积和产量都在逐年增加。每亩收益达到3000—8000元每亩,比过去增加了很多倍呢。湖北小龙虾产量占全国的一半,其中荆州占1/3,每3只小龙虾就有一只来自于荆州。

现在,中国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哪里哪里的饿肚子、没学上、不通电的地方是没有了,可是,农村之间新的贫富差距就太大了。过去是城乡之间的差距大,是农村和城市、穷人和富人之间的贫富差距,这种差距通过精准扶贫、消除垄断、遏制炒房等国家政策和调控手段得到了改善,但是农村之间新的贫富差距已经是无情的现实了!

富裕的乡村,别墅豪车大产业比比皆是;贫瘠的乡村,土瓦房、粪坑、猪圈、男人打光棍、留守儿童被性侵的现象一直都有,令人唏嘘啊。要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民精神文化素质和法治意识,彻底肃清拐买妇女儿童的流毒,还任重而道远啊。

但也正因为如此,三农领域的投资机会也是很多很大的,生活消费、现代农业、智慧农业、技术培训、文化娱乐、基础设施、养老教育……所有城市人现在享受的发展红利,农民未来都应该也都会享受,这也是每一届国家领导人的执政目标。

据我所知,每个村子,路面绿化、保洁、修路架桥、孤寡老人慰问赡养、救灾、集体产业发展……都会由地方财政拨款,包给村民来做,发工资。像我老家村里的扫地,每天工作一两个小时,很轻松,月工资800元,就包给了我的堂叔。白天,他们下地干活或者到工地做工,晚上下班回家看电视刷抖音,家家户户都有网络,人人都有智能手机……农民是抖音用户中最大的群体。

我有时在想,这种生活还真是令人羡慕啊,没有生存压力,不担心失业和裁员,呼吸着新鲜空气,晚上不需要熬夜,每天睡到自然醒,随时可以打麻将喝酒放松,在网上购物,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所有便捷和舒适,为什么要挤在城市的出租屋为一份工作内卷呢?回到老家做个生意、考个公务员事业编不香吗?

我们村里的支书月工资也有4K左右,其他福利就不清楚了,关键他上下班不用打卡,管着全村几百号人,也不担心自己会被精选掉,因为竞争对手太少了,都是老人……平时求他办事的人就太多了,收受的烟酒礼品就太多了!

这几年,我身边的朋友做农业的越来越多了,种有机菜、开农场、茶园、加工厂……比如养虾,就会衍生出饲料、动保、地笼、流通交易、餐饮、加工等等二产和三产产业。他们都看到了农村的无限潜力和市场,虽然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但是富起来的农民和下乡、回乡的城里人消费能力巨大,好东西根本不愁卖不出去!我一个小学同学就在村里开办了一个农场,我妈就经常去他那里买菜,辣椒茄子3元一斤,我妈连说不贵不贵,关键是他引进了外地更好的品种,口感更好!

生活是轮回的,东风西风轮流坐庄,农村城市也都会在不同时代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没有任何事情和结论是绝对的。总之,属于农村的机会已经到来,不要犹豫了!

监利一周天气 下一个风口会向农村发展吗?

2、坐标湖北,两三个月没怎么下雨,太干旱了,您盼望下雨吗?

坐标湖北东南某市,不记得多久没有下雨了,反正有两三个月了吧?中间只是下了两三场小雨。

现在天天都是大太阳,晒得人直冒火,嗓子眼也冒火。空气也是非常干燥。

老爸在乡下种了一点菜地,幸亏附近有个小池塘,可以挑水浇菜地,不过小池塘也快干涸了。

老爸今年73岁了,每天早上还去小池塘,挑水浇菜地。我只有劝他少种点菜,别把自己累病了。只要生病去医院,花的医药费,不知道要种多少年的菜才能赚回来,真的不划算。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听得进去我的劝告。

看手机上面的天气预报,就算再过半个月,还是没有雨。天气预报上面每天都是“晴”、“晴”、“晴”,要不就是“阴”、“阴”、“阴”,就是看不到“雨”、“雨”、“雨”。

大家看看上面的图片,湖北、湖南、江西、安徽都没有降雨。降雨带不到我们这边来。前两天有一个台风,好像叫“梅花”,最终是奔上海那边去了,没有给我们湖北带来降雨。

笔者今年年过半百,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天天盼望老天下雨。

记得我小时候,其实是很讨厌下雨的。

因为乡下都是泥巴路,一下雨就非常泥泞,非常难以行走。而且一下雨,家里养的二十多只鸡也怕淋雨,都从外面回到家里,家里几间土屋的地面,上面都是鸡粪。有时,人坐的板凳上面都有鸡粪。也就是说,只要老天下雨,家里就很脏。所以我很讨厌下雨。

现在,我住的是楼房,家里是复合地板,窗明几净,下雨对我毫无影响。就算没有干旱,我也喜欢下雨天,因为下雨可以洗去空气中的灰尘,下雨后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刚刚看到,武汉中心气象台,2022年09月16日发布干旱橙色预警信号:目前,房县、丹江口市、襄阳市、神农架林区、巴东县、宜昌市、五峰县、荆门市、松滋市、公安县、监利市、潜江市、仙桃市等29个县(市、区)已达重度气象干旱。

希望老天快点下雨吧!“久旱逢甘雨”,古话说得真是不错的,那种雨后的喜悦心情,真是难以言表。气象部门也在等待机会,待到天空乌云密布,就可以进行人工降雨的作业了。

今年,长江流域大范围干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1、梅雨和台风与往年相比,有异常的改变。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时间很短,有些地方甚至根本就没有梅雨期。进入七八月份,往年一般都是防汛工作比较繁忙的时候,可今年防汛直接变成了抗旱。

洞庭湖

七八月份形成的几次台风,也未能深入内陆,不能给长江中下游流域带来降水,进入9月以来,台风“梅花”也只是掠过沿海地区,给上海、山东等地带来了降水。湖北、江西、安徽等地没有盼来降雨。

2、今年七八月份,长江流域普遍高温,大部分地区高温日期达到15天,中下游部分地区超过二十五天。很多地方连续多日,最高气温超过四十度。

8月上旬,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重庆、湖北的高温达到历史同期第一,高温天气加剧了干旱的形成。

长江武汉段

8月以来,随着干旱的持续,鄱阳湖、洞庭湖的水位不断下降,较往年同期偏低4~5米,大片滩涂裸露。湖床变成了大片的草原。长江水位也下降了。2022年9月3日,长江武汉段水位下降,露出一条江心小道。

9月14日,武汉继续维持晴朗天气。据长江水文网信息显示,当日12时00分,长江汉口站水位持续下降至13.54米,即将逼近13.5米。远远低于常年同期水位。

鄱阳湖

以前在小说或历史书上面,看到过“旱灾”的文章,那时还没有感觉,没觉得“旱灾”的可怕。比如下面的文献:

光绪三年至四年(1877—1878年),华北大旱,“晋豫奇灾,居民死者百数十万”,史称“丁戊奇荒”。河南、山西受灾最重。史载:“河南全省大旱,夏秋全无收,赤地千里,大饥,人相食”。

现在是新社会、新时代,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肯定能够战胜旱灾,人民丰衣足食。

您那里多久没有下雨了呢?您盼望下雨吗?

监利一周天气 下一个风口会向农村发展吗?

3、印度遭沙尘暴袭击,事先没有预测吗?

第一,实话告诉你,确实没有预测,没有预警。而且是一点点预测都没有。事发地:印度拉贾斯坦邦、还有上游的巴基斯坦的气象雷达站都坏了一个月,卫星云图还是我们中国的风云4号卫星传来的图最清晰,就这条件怎么准确预测?

第二,印度死人这么多,不是因为沙尘暴,而是因为雷暴雨引发的狂风、龙卷风、洪水、雷击以及泥石流,它们摧毁了房屋,让多人被倒塌的建筑材料砸死。这些强烈天气在我国有个统称的名字,叫“强对流天气”。

我国风云4号卫星云图拍摄到的印度强对流天气

这件事情发生的经过是这样的:5月2日白天,印度、巴基斯坦烈日炎炎,最高气温普遍在40度以上。在这时,阿富汗附近的冷空气闯进巴基斯坦,与南亚次大陆的酷热气团相遇。这就好像凉水倒进了滚开的油锅,顿时翻云覆雨,强大的冷锋云系拔地而起,在冷锋中一个巨大的雷暴云团诞生。这个雷暴云团先后路过沙漠和人口稠密的拉贾斯坦邦和北方邦,带来了风灾、洪水灾害、沙尘暴灾害和泥石流灾害叠加的复杂灾害状况,而且事发突然,成灾猛烈,防灾减灾水平落后的印度当然无法承受。

强对流云团动图

印度灾情

当然,也不是为印度人辩护,找理由,这场特大灾难,印度也确实有些无辜。第一,这场灾害在当地也是十年难遇的,因为5月一般情况下很少有这么强的冷空气去印度;第二这场灾害发生在下午到夜间,很多人猝不及防;第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是世界难题。像夏天经常报的“局部地区有雷阵雨”,为什么要写“局部地区”,就是因为以现在的科技水平,确实难以精确报准。但是,大概趋势是可以预报的,像印度这样一点点预报都没有,雷达坏了一个月,也是不太说的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