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入伏和出伏时间 2020年的三伏天是从哪天开始?在农村又有什么风俗习惯呢?

admin天气2023-12-12 01:14:271620

1、2020年的三伏天是从哪天开始?在农村又有什么风俗习惯呢?

2020年的三伏天是从哪天开始?在农村又有什么风俗习惯呢?

想到我太婆婆还在世的时候,那时我还小,太婆婆天天带着我,天天给我说老一辈的故事和民谣,其中就有不少关于“三伏天”的说法,什么“不知不觉三伏到,知了叫声更热闹”、“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夏至三庚入头伏,一天更比一天热”等等。而从今天起,我们就进入到了阳历的七月份,离我们的三伏天气是越来越近了。

对于三伏天的算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村里老一辈的说法是根据“夏至节气”来计算得,因为牵扯到农历的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在农村里以前的老黄历上有显示,现在也还有人家再使用,但仍然有好多人不太明白这三伏天到底是怎么计算的,下面我就简单和大家说一说这个问题。

三伏天的计算规则:按照“夏至三庚入伏,立秋后庚日为三伏”的说法来,在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头伏开始。“庚日”是指所有带“庚”字的日子,一个庚日十天,这个在农历上可以查到,大家可以自行搜索。

头伏时间:夏至是6月21日,从之后开始,6月26日庚子日,为第一个庚日,以此类推,一直到7月16日庚申日,第三个庚日,为头伏开始,持续十天,一直到7月26日结束。

二伏时间:从7月26日后连续,一直到8月5日庚辰日,但是因为这个庚日没过立秋,即延长到到8月15日庚寅日为止,持续20天,二伏结束。

三伏时间: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即8月15日开始,持续十天,但8月25日,三伏结束。

对于三伏天,农村有什么特殊的风俗习惯吗?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大饼加鸡蛋”,这是北方对三伏天的特有的饮食习惯,因为三伏天是夏天炎热的体现,有些人胃口不好,太热就吃不下去,这对身体特别不好,所以吃些汤汤水水,也能缓解夏天的疲乏。

而南方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习惯在三伏天里搞些火锅吃吃,因为在他们的地区,夏季三伏天是又热又湿,加上风扇、空调等,湿气很容易进入人体,引起腰疼等症状,夏天吃着火锅就会去一些湿气,对身体有益。

所以,对于这三伏天来说,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这都是正常的,如今进入到了七月份,高温天气要来了,大家在家还要注意好降温防暑哦!

2020入伏和出伏时间 2020年的三伏天是从哪天开始?在农村又有什么风俗习惯呢?

2、三伏天从哪天开始算?

热在三伏,夏至三庚数头伏。依例,计算三伏天是有法则的。夏热有三伏,冬寒有九九,夏数三伏,冬数九九,是各有其法的。夏至后数伏,冬至后数九。首先是各以夏至冬至为始点而论。夏至三庚数头伏,立秋逢庚算末伏。这就是计伏数伏之法则。

如今年是6月21号,五月初一,乙未日交夏至。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夏至后五日见庚,这是第一庚,到十六庚戌是第二庚,二十六日庚申,第三个庚日,这日就算入伏了,三伏天就从这一天算起,这是入伏第一天,也是初伏头伏第一日。初头伏十天,到第四庚日,六月初六庚午就算进入中伏第一日。因为末尾伏是以立秋后见庚算的,所以中伏有十天的,有二十天的。因为每个节气时长在十五上下,夏至前后相对长一点,有达十六天的,夏至到立秋,中间有小大暑,时长间隔在46天上下,所以,夏至后六天内见庚,中伏就长十天,有二十天长,因为第五庚还不交立秋,要到第六庚才是秋后头庚,所以中伏占了四五两庚有二十天长。如夏至后见庚迟,是七天后,那第五庚就是立秋后,所以中伏就短,只有十天。整个三伏就是三十天。但三伏长四十天的是多于三十天的。今年,去年三伏都有四十天。

三伏天是一年最炎热时,节气在小署后,处暑前,中伏最热时必在大暑立秋间。不过夏至不热,不过冬至不寒。所以数伏数九以夏至冬至为界点而论。这是古人定下的法则,但与实际论未必百分百相符合。但无规矩不成方圆。三伏热天有方法而计,差也不大。

2020入伏和出伏时间 2020年的三伏天是从哪天开始?在农村又有什么风俗习惯呢?

3、入伏,一伏、二伏、三伏,具体哪一天开始,是怎么推算的?在农村有什么风俗和习惯吗?

“伏旱伏旱,并不少见”,三伏的天气就像个大火炉,没入伏的时候就盼着三伏天赶紧过去,毕竟炎热难耐,以前的人没有空调,入伏就是在熬苦夏,在入伏之前的说道也比较多。

三伏天要多吃热汤面

我们这边入伏当天要吃一碗酸汤面,利用热汤发汗逼出体内的寒毒。而且整个夏天我家再热也吃的是热汤面,往往一碗面下肚,全身上下酣畅淋漓。

三伏天习俗送芒罢

因为芒种以后当地的新麦子和油菜籽刚收下来入仓不久,新磨的面粉和菜籽油在以前算得是好东西,每年入伏以后农人们得以空闲下来,我们这边就要开始走亲戚了,当地方言俗称“走芒罢”,这时候都会用新磨的麦子和菜籽油炸油饼当作礼物馈赠亲朋好友。

可是这三伏天到底该如何计算呢?如果按照常规的文字性语言说起来,多数人都会一个头两个大,比较我看到什么子丑寅卯的就容易犯困打瞌睡,所以我想用一种简单的方式给大家分享。

三伏天推算须知

三伏天总共40天,其实是从夏至那天开始推算的,夏至以后数到第三个庚日就算是头伏的起始了,那这个庚又是怎么来的呢?其实这是咱们老祖宗的独有的计数方式,这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就是依次排序的,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阿拉伯数字里的1-10,庚排行老7,一个庚日的轮回其实就是10天的时间。

头伏的计算方式

夏至日当天查看下具体的天干排行,比如今年的夏至是6月21日,刚好是己丑日,也就是排在了排行老六的己上面,所以,夏至到第一个庚日只要1天,再转2个庚日轮回就到了第3个庚日了,其实也就是历经了1+2*10=21天,那头伏的起始日就是6月21日往后推算21天,刚好是7月12日。

中伏的计算

二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了,也没有个固定的天数,具体还得根据末伏的起始时间往前推。它起始日的计算就比较简单了,立夏后第四个庚日就是了,其实也就是头伏起始再经历一个庚日循环,数上10天就是中伏的起始了,那今年的中伏要从7月22日算起了。

末伏的计算

多数时候三伏未出立秋到,所以末伏的计算还得从立秋往后数第一个庚日算起,今年的立秋是8月8日,当天是丁丑日,排行为老四的丁,往后推3天就是排行为7的庚了,所以末伏的起始日为8月11日了。

这样算下来,今年的头伏是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现在你会计算如何入伏了吗?你们那入伏都有什么样的习俗呢?欢迎分享交流。我是布衣,喜欢就点个赞加个关注吧。